2016年1月3日星期日

开始市调 2016.01.03

2016.1.3日,阴,有霾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update 20160103,2050

下午1点半,打好了行装,启程去北五环的某市场做市调。

坐运通104到来广营,走了2KM多,才到,市场比想象中残酷的多,除了餐饮方面,但我关注的并没有那么热乎,也可能是时间不对,也可能是…其他这里就不判断了。

下午3点多到达市场,开始寻找被调查的目标,说实话,不太容易,你并不知道谁是,走上前,用并没有准备过的开场白介绍自己,“你好,请问可以占用您几分钟时间,我们在做一个匿名调查吗?我是做互联网产品的”,开始问了4个人,并没有得到一次机会,直到第五个人,是一位女士,我主动去敲的车窗,哈哈哈,说实话,是挺冒昧的,但是没办法,要达到目的,就要不择手段,说多了。

开始调查,开始问了一些个人资料相关的问题,也及时给受访者做了减压处理,最后一个问题,是我们比较关心的,也是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达到的,我们可以提供一项增值服务,不知道您是不是愿意尝试?该女士表示对这个项目还是非常感兴趣,在最后,她还主动留了联系方式,并声称愿意体验我们的这项产品和服务。

访问了5个人,得到一份问卷调查,也还算有些成就感吧,但这些并不重要。

开始继续下一个目标,访问到第7个人的时候,得到了第二份问卷,刚买的车,对app什么并不是太了解,聊的并不是太多;第三份问卷也是同样;直到第四份,受访者是一个公务员,质素相较前几位高了很多,聊了也很多,用过相关产品也较多,也有一些互联网行业的朋友,并对我的收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(哈哈哈,说我调查一份是不是可以赚10块钱),关于我提出的增值服务或产品,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是“暂时没有概念,更关注消费方面是不是方便快捷,对增值服务谨慎选择,同时也非常有安全意识,称我们开发的app会不会对他的个人信息造成危害等等。”

ok,开始总结了,此次历经1小时,访问了11个人,得到了4份问卷,整体效果还算满意,由于无法透露在做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,所以并没有引起更多的讨论,仅仅是对市场有了一些更客观的了解;受访者为40岁左右的人士,对互联网产品了解并不是太多,说明其市场在该年龄段层次中的用户接受程度还比较初级,开发潜力巨大,相对的,由于市场并不成熟,培育市场所需的投入也会非常大。

最后,此次调查虽然较为客观的反应了一些市场情况,但,该年龄段不应该成为消费我们产品或服务的主力,问题思考,市调途径是否存在问题?

接下来的工作方向,改进问卷调查,增加市调途径等等。

#2016我在一线

没有评论: